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谭 华: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关键所在

2017-01-13 16:00

近日,州城的空气几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灰蒙蒙的天空之下,“天然氧吧”也没能躲过雾霾的侵袭。为应对雾霾来袭,恩施市出台一系列防治措施进行整治,力保州城人民一片蓝天。(1月4日《中国硒都网》)

笔者认为,启动不同级别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也好,环境综合治理也好,强化措施应对雾霾也罢,无非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我们生存在大自然中,一举一动就会影响到环境,此时,我们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因为,不论怎么强化责任落实,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增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增强环保意识?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也关系到百姓的民生幸福。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而近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相继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环保督察,无非就是督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要想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需要从上到下制定一些导向性较强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推进抓环保工作的责任和对问题整改责任落实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工作督导和责任追究,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让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不然,工作部署了,措施制定了,责任明确了,而心中没有责任意识,也就很难将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其次,要增强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全权依靠环保专家支招来治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最终还是要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引导,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提高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笔者认为,一方面,紧抓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平台,利用它覆盖面广的特点,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将制作的一些环保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等在媒体上进行播放,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让人们的环保意识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增强。另一方面,紧抓不同群体,采取设置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等宣传措施,让环保知识、环保意识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把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融入到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行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增强社会不同群体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人了解环保,热爱环保,支持环保。

最后,要增强法纪意识。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既然有了法律法规作保障,就要将它当成“杀手锏”,就要以坚决执行的态度来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已有法律规定能落地生根,否则,出台再多的“禁令”也无济于事。法律意识作为公民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思想保证,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将法律规定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而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漠导致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类经营主体,必须切实增强环保工作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将治理措施、责任落实到位,敢于对环境违法行为“亮剑”,对违反者严管重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对有功者予以鼓励,并加大问责力度,对环境保护中出现失职渎职行为的要严肃问责。

保护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当今时代,让天更蓝、地更静、水更清,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的新期盼,也是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要改善生态环境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各级党委、政府统领全局,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大家着力于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发力,才能保护好青山绿水。

(编审:滕义   编辑:李婷婷)

近日,州城的空气几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灰蒙蒙的天空之下,“天然氧吧”也没能躲过雾霾的侵袭。为应对雾霾来袭,恩施市出台一系列防治措施进行整治,力保州城人民一片蓝天。(1月4日《中国硒都网》)

笔者认为,启动不同级别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也好,环境综合治理也好,强化措施应对雾霾也罢,无非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我们生存在大自然中,一举一动就会影响到环境,此时,我们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因为,不论怎么强化责任落实,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增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增强环保意识?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也关系到百姓的民生幸福。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而近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相继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环保督察,无非就是督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要想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需要从上到下制定一些导向性较强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推进抓环保工作的责任和对问题整改责任落实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工作督导和责任追究,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让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不然,工作部署了,措施制定了,责任明确了,而心中没有责任意识,也就很难将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其次,要增强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全权依靠环保专家支招来治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最终还是要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引导,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提高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笔者认为,一方面,紧抓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平台,利用它覆盖面广的特点,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将制作的一些环保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等在媒体上进行播放,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让人们的环保意识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增强。另一方面,紧抓不同群体,采取设置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等宣传措施,让环保知识、环保意识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把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融入到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行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增强社会不同群体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人了解环保,热爱环保,支持环保。

最后,要增强法纪意识。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既然有了法律法规作保障,就要将它当成“杀手锏”,就要以坚决执行的态度来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已有法律规定能落地生根,否则,出台再多的“禁令”也无济于事。法律意识作为公民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思想保证,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将法律规定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而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漠导致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类经营主体,必须切实增强环保工作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将治理措施、责任落实到位,敢于对环境违法行为“亮剑”,对违反者严管重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对有功者予以鼓励,并加大问责力度,对环境保护中出现失职渎职行为的要严肃问责。

保护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当今时代,让天更蓝、地更静、水更清,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的新期盼,也是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要改善生态环境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各级党委、政府统领全局,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大家着力于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发力,才能保护好青山绿水。

(编审:滕义   编辑:李婷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