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
——记恩施市崔家坝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主任崔菊远
通讯员 崔显实 谭秋曦
在崔家坝镇卫生院有一位无人不晓的“女汉子”,她带领一帮姐妹奔忙在手术台前、病房里、门诊部,哪里有病痛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就是护理部主任——崔菊远。
带好队伍不打折
“水桶装水的多少不是看最长的板子,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板子。”2015年4月,43岁的崔菊远担任护理部主任时,师傅的教诲再一次响在她的耳边。
“爱心仁术,倾情服务!”这是医院的要求。
“以病人为中心,在发展上求质量!”这是崔菊远的想法。
“青黄不接!”就是医院当时护理团队的现状。进城的进城,跳槽的跳槽,一群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小姑娘,就是她的护理团队。
作为一名总护士长,要求团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言传身教永比指手画脚有说服力。”
“她有孩子有家庭,凡事都自己先做到,我们一群小姑娘对她刮目相看,觉得她就是一个‘辣妈’、一个‘汉子’”。2014年参加工作,现在任妇产科的护士长周玉双谈起崔菊远时翘起了大拇指。
“只有赢得病人的满意,才能获得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定期的、不定期的学习,正式的谈话、平时的叮嘱,终于扭转了 “病人围着医护转”的传统观念,科室姐妹的责任感强了、工作积极性高了。面对一道道难题,她总是带领姐妹们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决不在服务质量上打折扣。
2016年崔家坝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授予“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提高水平见成效
“护士不能靠脸吃饭,精湛的护理水平才能让患者减少病痛,让患者满意才是生存的王道。”这是崔菊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她拥有一手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伙计们给她一个雅号“崔神针”,她毫不保留,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使医院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面对日益增长的护理要求,她时常叮嘱姐妹们要多学习。新进同事时,她总会带在身边,从打针、发药、交代医嘱开始交起。
“传帮带是医护人员成长的重要途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为培养姐妹们成为一支业务理论强、技术硬、服务好的护理队伍,她根据不同科室疾病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室人员培训计划,就算再忙再累学习培训从来没有取消过一节课。对于危重病人,她总是亲自组织人员查房,针对病人病情,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发现问题及对整改,使护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遇到了难题,她仍然会通过查资料、请教同事解决这些难题,因为她知道这一个个“为什么”关系着一个个病人的康复,关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大家一起钻研新的护理技术,并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亲情背后总是泪水
作为总护士长,就需要更多的付出——别人休息她顶班,别人休假她加班,别人有病她换班。
2016年7月20日,崔家坝镇发生天然气燃爆事件。身为抢险救灾队员,她总是冲在最前面。
山路垮塌,到处泥泞,她和同事们抬着医疗设备和药品,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现场,她没有歇一口气,就马不停蹄地包扎伤口,转运伤者,劝慰群众……就这样一趟趟来回奔波着,她的双脚和小腿肿得让她都站不起来,她咬着牙,一声不吭坚持着。同事劝他休息,她皱着眉头说:“谁叫我是‘女汉子’,这个时候怎么能安心休息。”
就这样,每天她都是伴着星星归迎着晨光上班,踏着月色归家,护士的岗位决定了她的休息时间不固定,加班是家常便饭。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顾不上孩子和老人。
在谈起对家人愧疚时,这位“女汉子”眼眶湿润……
(编审:李晋升 编辑:瞿照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