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红:探访双龙洞

2016-07-01 09:47  

5月20日,在参加“不忘初心,永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时,在外工作的好多老乡都说要使崔家坝镇公龙坝村富裕起来,开发双龙洞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

受好奇心和责任心的驱使,6月9日,我邀约村里的两位同志一起去探访,想收集一些资料让大家有个初步印象,也为景区开发打一下闹台。

从老家到双龙洞只有4公里路,车停在原公龙坝小学旁。学校早已拆除了,目前已成一大草坪,时而有周边农户喂养的鸡羊在草坪上填肚子。

沿河沟向上游走,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到过好多休闲旅游搞的好的地方,其景致禀赋超过这的还真不多。刚进入河谷,我对今天的探访就下了“不虚此行”的结论。

河谷不规则,有时水从山边走,有时水从河谷中间流,没水的地方就是草坪,草坪上零星长有几根小杂树,由于过一两年要涨一次大水,所以河谷中很少见到大树,但是随处可见经大水冲刷过后而枯死的树蔸,使人联想到这里偶尔会有大水光顾。放眼望去,这里是天然生成的露营和野炊基地!

河谷宽窄不一,宽处有150米,窄处只有30来米。由于少有人在里面种庄稼(怕涨水),附近养殖大户何魁经常将120多只山羊赶进来饱餐。见此和谐的场面,我认为如果景区将来得到开发,为了保证水源干净,对养殖业要科学配置(只能零星点缀),到时只有对不起这些可爱的小山羊了!

草坪里除长着普通的小草外,还有大片大片的鱼腥草、爬山虎、水芹菜。鱼腥草已经盛开着小花,微风吹来,各种花香草味扑鼻,颇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从下车到双龙洞,只有1.5公里路,20分钟就到了。据当地人介绍,双龙洞其实是公龙洞和母龙洞的合称,母龙洞地势比公龙洞低,常年有水。公龙洞比母龙洞高约10米,天干时无水,且洞内开阔。

双龙洞名称的来历一直是我好奇的事。打听过好多人,绝大多数的说法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天清晨,狂风暴雨,天空出现两条巨龙腾飞狂舞,慢慢落入一峡谷汪洋之中,由于清晨雾浓,人们看不清楚。等雨停雾散之后,峡谷两边呈现出两个仙洞,低一点的洞中瀑布飞溅,秀水长流,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名曰母龙洞。高一点的洞中开阔,有若干支洞,洞中如迷宫,无水,名曰公龙洞。

母龙洞洞口现砌有一排规则的石堤,把洞内与洞外隔离开来。村支部书记刘宏登介绍说,解放后下面河谷都是稻田,为了保证灌溉,就把母龙洞口筑了五米多高的石堤,形成了一个小水库,确保了河谷里外三千多亩稻田年年丰收(难怪小时候大人都说公龙坝河里的米好吃)。多年来,进入母龙洞的人很少,就是因为洞内水深,不知究竟是啥样,只听老人们说洞内处处奇观,给后人以无限遐想。洞口少量的钟乳石证明老人们所说应并非虚言。

母龙洞洞口到公龙洞洞口虽然不远,直线距离就30米左右,但没有上去的路。还好我们带了一把镰刀,边砍路边前行,也就10来分钟来到洞口。站在洞口,使我感受到来这洞口的必要性——公龙洞有水!原来公龙洞无水的说法暂时得到了改变(也许与今年雨量偏多有关吧)。我随手扔了一块石头,“扑通”一声,水的深度比想象的要深。约三分钟后,离洞口约15米的水面上方约3米处,一条清晰的白色水雾直直的悬在洞中,持续近10分钟后慢慢散去。这种现象我们几人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解释。

洞口有许多藤蔓植物,有的缠着石头生长,有的从洞顶往下吊着生长,有的就从石缝中钻出来。在洞口有三个垒成灶状的石头,平均一个在五吨左右。刘书记说这可能就是老人们所说的“三个石头翘口锅”典故。相传在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篡政,为夺取政权,把自己叔父、堂弟处死,刘姓皇族更是四处避难。那一年,一群刘姓人来到双龙洞,见有山有水,又与外界隔绝,并且洞内开阔,有支洞无数,利于安身,大家一直决定在此落脚。几十人在洞口用三个大石头砌成灶,用一口大锅炒菜煮饭,直至后来在此繁衍生息……

双龙洞,40年了,我很幸运来看过她,但她留给我太多的未知。在回程的路上,我暗下决心:双龙洞,我们一定会掀开你神秘的面纱,让你再现光彩!

有兴趣的徒步爱好者可在恩施七里坪上高速至吉星下高速,沿318国道至崔家坝镇鸦鹊村下马台左转前行3公里至施家梁子右转前行2公里即到,全程58公里。双龙洞外有十余户农户,食宿均有保证。

(责任编辑:廖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