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置新业——恩施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16-07-05 15:18  

“原来住得地方没有自来水,进出只有条毛公路,碰到下雨,出门就是一身泥。”谈起原来的生活,芭蕉侗族乡甘溪村月亮岩组的村民夏生华直摇头。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夏生华将作为恩施市的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户,迁至芭蕉乡吴家湾集中安置点,成为那里的首批住户。

作为今年首先启动的芭蕉乡甘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计划安置搬迁贫困户77户230人,场地平整已完成,施工队伍全面进场,恩施市首个集中安置点指日可期。

“到时候,我们这里有广场、超市、无线网络,离城又近,生活方便得很,跟住在城里差不多。”谈起未来的生活,搬迁户夏生华显得格外高兴。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恩施市整个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也是“五个一批”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政策性最强“一批”,该项工作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脱贫战役的成败。

“一调查两评议三公示一审核一锁定”该市明确期限,要求做好搬迁对象识别锁定工作,扣好“第一颗纽扣”。

经过前期入户调查,以及两轮的回头看、再整改,截至今年5月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锁定已完成全部程序,初步锁定了搬迁对象5918户17269人。

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恩施市将贫困户安置点布局在中心村、特色产业带、乡村旅游区和产业园区周边,确保“搬得进、能致富”。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科学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和设计户型。

2016年,该市计划新建集中安置点131个,安置贫困户3226户10051人,其中集中安置1940户6045人、分散安置1286户4006人。

跟芭蕉乡一样,白杨坪镇、白果乡、三岔乡作为全市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在本辖区选取一个集中安置点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实行时间节点控制,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市领导将四个试点乡镇的集中安置项目亲自拿在手上,乡镇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上肩、任务落地。

各乡镇、办事处依据自身条件至少选择一个集中安置点作为试点,先行启动,积极探索、积累经验。

搬得进,更要稳得住。恩施市未雨绸缪,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

在规划甘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时,配套建设茶叶交易市场,让搬迁户依托自身土地、山林等资源就近发展生产、稳定就业,为搬迁户早日脱贫、持续发展选准路子。

白杨坪镇将安置点布局在未来的集镇主干道上,计划安置贫困户228户,前期筹备已经完成,项目现已开工。

白杨坪镇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将配套建设商业门店,由搬迁贫困户对门店进行经营、出租或委托政府代租,门店经营收入用于继续扶持搬迁贫困户。

镇政府还积极动员和引导集镇工业园内的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务工、就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在此基础上,恩施市还积极探索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基地入社务工、商业门店经营扶持、能人大户带动、休闲旅游发展、光伏扶贫项目等脱贫路子。

该市结合搬迁群众实际,精心安排脱贫项目,实行“精准滴灌”、一户一策,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文章来源:中国硒都网 记者 沈宏臣 见习记者 张盛勇 通讯员 刘胜彦

责任编辑:廖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