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用抛头颅,洒热血来形容军人们保家卫国,而在湖北省恩施市城管队伍中,有一名普通的队员,虽已退伍多年,却仍旧用自己的热血奉献社会,11年来,他累计献血10000多毫升,真真切切的用生命的温度传递着无私大爱。
10月23日,《恩施日报》刊登了2017年第三期恩施楷模上榜人物事迹,恩施市城建监察大队队员王洋洋名列其中,成为身边学习的榜样。
据了解,王洋洋是一名退役军人,2015年7月来到恩施市城建监察大队六角亭中队成了一名普通的城管队员,为人真诚,工作认真。今年29岁的他,非常乐于助人,每次第一时间接到血站的电话,都会二话不说,立即赶到血站无偿献血。
2006年,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本着做好事、尝试新事物的心态参加了第一次献血。由于他的血型是AB型,属于稀少血型,在几次血型紧缺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让他感受到献血的价值所在。从那时起,他决不吝惜自己的血液,坚持每年献血从不间断,且一坚持就是11年。
尤其是当他得知“无偿成分献血间隔时间短,可每月献1次,而且临床血小板用量大,也比较紧缺,可以挽救更多的病人”的消息后,他毅然加入成分献血队伍。在恩施,献血车、献血屋、献血站都留下过他献血的身影。他除了捐献全血,还多次献出血小板。2016年6月,他还因及时献出血小板,使一名临产大出血的产妇脱离生命危险,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献血的决心。他说:“献血小板能救人,值!只要病人需要,我就愿意,保证随叫随到。”
用热血传递大爱,用奉献诠释人生。无偿献血11年来,王洋洋已累计献血34次,其中全血5次,血小板29次,献血量总量10000多毫升。2017年,他获得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在全州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他说:“只要身体健康,他就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无偿献血,希望自己的血液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挽救更多的生命。”
“救死扶伤、保家卫国,是每一名军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样,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地方,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退伍不褪色。”王洋洋在接受采访中说,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捐献可再生的血液,能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给更多急需用血的患者带来希望。
王洋洋作为恩施城管队伍中的一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生、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充分体现了恩施城管人友爱互助、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不愧于新时代的楷模。
编审:朱懿 编辑: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