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恩施日报》刊发的2017年第四期恩施楷模榜,恩施市的黄树军榜上有名。
黄树军现任恩施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曾先后在恩施市内5所中小学担任教师、校长,30余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他见证了多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崛起到腾飞,直至今日,不少人见到他都要称上一声“老校长”。
2017年,他和同事们一起制定出科学详实的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招生入学方案,打破了州城“超级大班”多年来难以化解的“魔咒”。
黄树军有一颗温柔之心。“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有个老师梦,毕业之后终于实现了!”回忆起当初自己任教的日子,黄树军不禁感慨。在黄树军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到真心实意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于是,黄树军始终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新塘中学任教期间,学生小杨是黄树军的重点关注对象,小杨年幼时失去父亲,母亲又在偏远的山村务农,家庭条件极其困难。“再大的事,也大不过孩子上学。既然家长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那么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学生完成学业,让家长放心。”正是在黄树军爱心和耐心的坚持下,小杨重拾信心,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恩施市一中。
黄树军有一种大爱之情。学校兴衰,系于教师。2005年,黄树军调到恩施市书院中学担任校长,他通过讲台凝聚教师们的人心,提升教师们的信心。渐渐地,学校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学校教师群体开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团结奋进、讲求奉献的风气。
当时,嘉宝莉集团创办了一个教学项目,准备在恩施市资助50名贫困学生。得知这一消息,黄树军立刻主动积极争取,使得这一项目落实到书院中学。全校老师一起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招收到5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开办了“嘉宝莉班”。经过师生们3年的共同努力,该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考取高中的学生近20名,升学率更是达到80%,可谓一鸣惊人。
是他任人唯贤,带领学校走出了困境。从那以后,连续几年,书院中学生源势头良好,优质考生纷纷慕名而来。
黄树军有一种担当之责。近年来,因城镇化加快,“有学上”变成了“上好学”,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追求不断升温,大量学生向城区转移,导致州城、县直中小学普遍存在“超级大班”现象,城区优质学校生源不堪重负,超大班额无法化解,最高峰一个班学生达到86人。而城郊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导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难,老百姓不满意,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年年呼吁,期盼班级瘦身,为优质学校生源减负,补齐城郊学校教育短板。
黄树军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在他看来,“超级大班”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增加安全隐患,更是让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2016年年底,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相关要求,恩施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恩施市教育局牵头,起草《恩施市2017年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方案》。对此,恩施市教育局党组安排黄树军为该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的总负责人。
想要起草方案,首先要进行摸底调查,针对州城实际情况,摸清民意,找出问题的焦点。
那段时间,黄树军带领人员天天在城区调研。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精准调研,在近3年准确的大数据上进行分析研判,结合老新城区教育规划布局,他们起草了消除超大班额的可行性《方案》。
2017年5月,经过几十次的修改论证,《方案》修订完成,共分四部分,包括调研的基本情况、2017年秋季恩施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及学位情况预测、目标与措施、组织保障,重点放在目标与措施上。严格规范了招生范围和招生形式,严禁违规跨区域、跨学区招生,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文化课考试。
另外出台《学区制方案》,确定4个试点学区,确保各个校区间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提升城郊学校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合理分流安置非保障性学生,随着《方案》严格实施,学区制严格推行,去年秋季恩施市治理“超级大班”成效突出,在每班人数不超过55人的招生“红线”下,“超级大班”终成过去时,解决了十几年来群众的梦想。
“您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我们一定尽全力帮您解决。”恩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办公室内,前来咨询的家长们排起了长队,基教科科长黄树军正耐心地对家长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这是黄树军办公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他平均每天要接听咨询电话20个以上,接待来访家长5人次以上,在那期间,没有准时上下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安排好每一个学生。”这是黄树军的心愿。
来源:恩施日报
编审:廖康庄 编辑:田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