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恩施市巧助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

2018-03-21 15:38

变“粪”为“宝”

  ——恩施市巧助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

  全媒体记者 刘正熙

恩施市联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一角

农民浇灌

清晨,明媚的阳光洒在耿家坪村,这座宁静的城中村也就此苏醒。村民黄文华在此时离开家,开始一天的劳动。黄文华经营着自家修建的出租屋,白墙黑瓦,屋内设施齐全。

位于舞阳办事处的耿家坪村,毗邻机场,身处交通要道,更难得的是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优美。

谁也不曾想到,这幽静的“闹市桃源”原来是行人掩鼻而过的“重污染区”,半年前,村民养殖的数百头猪让这里恶臭熏人。

“不规范的养殖对环境危害无穷,苍蝇满天飞,一脚就能踢中几个苍蝇,饭菜上桌一定是苍蝇先吃。”黄文华告诉记者,四家小型猪厂养着数百头生猪,这些猪让流经村组的小溪成了“黑龙江”,“找个洗手的地方都没有”。

养猪户黄文华一家于2002年搬迁至许家坪机场附近,由于没有田地,一家老小需要照顾,且赚钱又无门路,黄文华便决定在家里开办养猪场。可是由于缺少处理排污排水问题的措施,猪场总是传出刺鼻的臭味儿,周边村民对此怨声载道。

处理污染,“重拳”出击。恩施市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畜禽粪污处理新模式,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市畜牧局迅速走访调查该村的4家养殖场,对养殖户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并为其谋划其它出路,“猪场停了以后做什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想想办法。”

“养猪确实影响环境,而且非常累,我自己也想搞点其他的事情做。”停办猪场后,黄文华将房屋彻底清理翻修了一遍,将场子改装成了崭新的出租屋。

黄文华的出租屋靠近机场与学校,位置优渥,所有房间很快便租了出去,现在的黄文华,定时收着租金,每天做点生意,帮帮农活,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日子过得轻松了许多。

不光是黄文华一家,耿家坪村所有养殖场全部关停,经过半年多的整治,熏天的臭味没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变废为宝,恩施市积极发挥引导效应,被整改、被关停的养殖场并未就此荒废,而是转移开展新事业,继续成为居民的经济来源。

恩施市积极做好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及禁养区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搬迁工作,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已确定需要关闭搬迁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已全部关闭搬迁。

治堵不如治疏。作为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畜牧养殖业,如何在未来做好转型升级,尤为重要。恩施市根据养殖场(户)粪污消纳能力确定饲养规模,积极引导绿色生态养殖。

随着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集约化发展、生态化发展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而位于龙凤镇杉木坝村的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则是恩施市生态养殖的“先头兵”。

现在的联强公司厂房内,蓝顶灰墙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头头生猪根据体重大小饲养在不同的区域内。厂区对面的石漠荒山经过公司的装扮,摇身一变“花果小山”,正在花期盛开的桃花、李子花遍布满山,走在山上的游步道上,一眼看去,公司的繁荣景象和山区的优美景象尽收眼底。

“以往对畜禽粪便,采取粗放的干燥法,并不能根除污染。对于液体排放物,传统的生化降解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投资高;而采用化学加药处理,不仅运行成本高,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在联强公司负责人方荣看来,畜禽污染整治,重在找到高性价比的模式。

“猪——沼——果”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就是方荣找到的“最佳答案”。联强公司目前生猪存栏7000头左右,每天产生大量的粪便,公司通过处理站,将猪粪和尿液进行分流处理,干粪通过堆肥发酵后还田利用,尿液则从排污管道流入沼气池或污水处理池,发酵处理后以喷灌、滴灌等方式灌溉农田。

方荣说:“这种模式把我们厂里的粪便变废为宝,而且果园里也走上了生态环保绿色的模式,不仅解决了我厂里的环保问题,还把整个产业链全部发挥到极致。”

如今,养殖区发展的800多亩葡萄、李子、桃子等水果长势喜人,今年将进入丰产期。农忙时节,每天都有几十名周边村民在果园务工,联强公司已成了全市生猪养殖行业的“风景线”。

“从2018到2020年,我们准备把恩施市龙凤联强打造成一个休闲娱乐胜地,带动两个村128户老百姓增收。”在自家厂房日趋完善的时候,带动周边一同发展的蓝图也已铺开。

变粪为宝,循环利用,打造生态产业链。恩施市加强对畜禽干清粪处理工艺宣传和技术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的原则,引导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开展科学养殖,发展循环农业,

“在2年内完成全市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工作,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市畜牧局总畜牧师杨文艳介绍道。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恩施市正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不久的将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定会成为现实。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编辑:廖康庄


变“粪”为“宝”

  ——恩施市巧助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

  全媒体记者 刘正熙

恩施市联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一角

农民浇灌

清晨,明媚的阳光洒在耿家坪村,这座宁静的城中村也就此苏醒。村民黄文华在此时离开家,开始一天的劳动。黄文华经营着自家修建的出租屋,白墙黑瓦,屋内设施齐全。

位于舞阳办事处的耿家坪村,毗邻机场,身处交通要道,更难得的是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优美。

谁也不曾想到,这幽静的“闹市桃源”原来是行人掩鼻而过的“重污染区”,半年前,村民养殖的数百头猪让这里恶臭熏人。

“不规范的养殖对环境危害无穷,苍蝇满天飞,一脚就能踢中几个苍蝇,饭菜上桌一定是苍蝇先吃。”黄文华告诉记者,四家小型猪厂养着数百头生猪,这些猪让流经村组的小溪成了“黑龙江”,“找个洗手的地方都没有”。

养猪户黄文华一家于2002年搬迁至许家坪机场附近,由于没有田地,一家老小需要照顾,且赚钱又无门路,黄文华便决定在家里开办养猪场。可是由于缺少处理排污排水问题的措施,猪场总是传出刺鼻的臭味儿,周边村民对此怨声载道。

处理污染,“重拳”出击。恩施市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畜禽粪污处理新模式,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市畜牧局迅速走访调查该村的4家养殖场,对养殖户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并为其谋划其它出路,“猪场停了以后做什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想想办法。”

“养猪确实影响环境,而且非常累,我自己也想搞点其他的事情做。”停办猪场后,黄文华将房屋彻底清理翻修了一遍,将场子改装成了崭新的出租屋。

黄文华的出租屋靠近机场与学校,位置优渥,所有房间很快便租了出去,现在的黄文华,定时收着租金,每天做点生意,帮帮农活,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日子过得轻松了许多。

不光是黄文华一家,耿家坪村所有养殖场全部关停,经过半年多的整治,熏天的臭味没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变废为宝,恩施市积极发挥引导效应,被整改、被关停的养殖场并未就此荒废,而是转移开展新事业,继续成为居民的经济来源。

恩施市积极做好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及禁养区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搬迁工作,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已确定需要关闭搬迁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已全部关闭搬迁。

治堵不如治疏。作为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畜牧养殖业,如何在未来做好转型升级,尤为重要。恩施市根据养殖场(户)粪污消纳能力确定饲养规模,积极引导绿色生态养殖。

随着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集约化发展、生态化发展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而位于龙凤镇杉木坝村的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则是恩施市生态养殖的“先头兵”。

现在的联强公司厂房内,蓝顶灰墙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头头生猪根据体重大小饲养在不同的区域内。厂区对面的石漠荒山经过公司的装扮,摇身一变“花果小山”,正在花期盛开的桃花、李子花遍布满山,走在山上的游步道上,一眼看去,公司的繁荣景象和山区的优美景象尽收眼底。

“以往对畜禽粪便,采取粗放的干燥法,并不能根除污染。对于液体排放物,传统的生化降解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投资高;而采用化学加药处理,不仅运行成本高,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在联强公司负责人方荣看来,畜禽污染整治,重在找到高性价比的模式。

“猪——沼——果”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就是方荣找到的“最佳答案”。联强公司目前生猪存栏7000头左右,每天产生大量的粪便,公司通过处理站,将猪粪和尿液进行分流处理,干粪通过堆肥发酵后还田利用,尿液则从排污管道流入沼气池或污水处理池,发酵处理后以喷灌、滴灌等方式灌溉农田。

方荣说:“这种模式把我们厂里的粪便变废为宝,而且果园里也走上了生态环保绿色的模式,不仅解决了我厂里的环保问题,还把整个产业链全部发挥到极致。”

如今,养殖区发展的800多亩葡萄、李子、桃子等水果长势喜人,今年将进入丰产期。农忙时节,每天都有几十名周边村民在果园务工,联强公司已成了全市生猪养殖行业的“风景线”。

“从2018到2020年,我们准备把恩施市龙凤联强打造成一个休闲娱乐胜地,带动两个村128户老百姓增收。”在自家厂房日趋完善的时候,带动周边一同发展的蓝图也已铺开。

变粪为宝,循环利用,打造生态产业链。恩施市加强对畜禽干清粪处理工艺宣传和技术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的原则,引导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开展科学养殖,发展循环农业,

“在2年内完成全市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工作,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市畜牧局总畜牧师杨文艳介绍道。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恩施市正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不久的将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定会成为现实。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编辑:廖康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