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廖康庄 摄)
为病人开处方。(廖康庄 摄)
整理药物。(廖康庄 摄)
刘钟:壁挂天路下的“独臂神医”
记者 沈宏臣 通讯员 廖康庄
“这娃儿真好,总是笑眯眯的。别看他手不方便,给我打针从不复二。”家住木栗园村场坪组80岁的老人方丙芝对刘医生啧啧赞道。
村民口中的刘医生就是恩施市新塘乡木栗园村的村医。37岁的刘钟被当地的村民亲切地称呼为“独臂神医”。
一
刘钟5岁时因患骨髓炎,被误诊导致右手三级残疾。从此右手不再灵活,因为少了肱骨,手臂不能正常抬起,而且抓物费劲。
1979年9月出生于七里坪村一户农村教师家庭,2003年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近10年的从医生涯,让他更加执着于医疗事业。
距新塘乡政府50多公里,离恩施州城100公里。木栗园村是恩施市新塘乡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壁挂天路是进出木栗园的唯一出路。
远离州城,险峻的地理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让村外的医生们都望而却步。医生来了又走,没有超过1年的。
“来是来了几个,就是留不住。”村支部书记田家斌说。
把木栗园当成第二故乡,把村卫生室当成二个家。2013年3月,刘钟来到木栗园村卫生室,一干就是3年。
2013年4月的一天,下午12:40,刚到木栗园村卫生室不久,木栗园村坊组王戌芝的孙女王依可和侯家坪组葛贤文同时出现在村卫生室。
王依可39.8度,葛贤文39.7度,两个孩子高烧不退,呼吸急促。
“立即退烧,马上转诊。”刘钟果断给两个孩子用了退烧药,一边跟双河卫生院联系,一边用自己的“急救车”将两名小患者及家属送到卫生院。
向接诊医生陈述病情,帮忙办理入院手续,直到两个孩子都安顿好了,刘钟才离开。
下午4点多回到卫生室,肚子还是空空的。
“厌食、消瘦、脸色苍白,讲话无力。”80多岁的方丙芝,常年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冬天都会复发。
方丙芝的家离卫生室12公里,腿脚不方便,又没有交通工具。
刘钟每次到方丙芝家出诊都要经过那段坑洼不平的机耕路,来回要1个半小时。
“有一截200米的上坡,路边上是20几米的悬坎。”说起到方丙芝家出诊的经历,刘钟印象深刻。
不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冬天的最冷的2个多月,刘钟每个月至少要出诊5趟。
“这么冷,还让你跑这么远,真是辛苦了你了。”方丙芝的话里满是感激。
二
“刘医生,我好几天没有上厕所了,肚子又胀、又疼,过不出来日子啊!”廖德仁80岁,出现在门诊:手按着腹部,额头上直冒汗珠,疼痛难忍。
“腹胀,大便干结成块,无法正常排便。”经询问,刘钟断定老人所患是“便秘”。
没有灌肠的设备,送医院又太远了!怎么办?
为尽快缓解老人的疼痛,刘钟让老人侧位躺在床上,用生理盐水为老人清洗肛门、湿润肛门边上的便块,然后戴着手指套将干结的便块一块一块慢慢地从肛门处抠出来……
干结的便块被清除了,腹痛缓解了,廖德仁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就是我儿子也不见得会这样,刘医生是世上难找的好医生。”廖德仁感动地说。
“老年人几天没吃东西了,又坐不了车,您儿能不能过来一趟?”电话里村民邓清和声音急促。
去年8月的一天,晚上8:00多,接到急诊电话,刘钟背上急救箱,匆匆地消失在夜色中。
打止痛针,注射营养液。邓清和的母亲患食道癌,血液循环慢,又怕出现过敏反应,刘钟一直守护着老人,从晚上9:00多一直到次日凌晨1:00多。
顶风冒雨,微笑面对。3年出诊700多次,急诊40多次,刘钟几乎踏遍了木栗园村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熟悉这位刘医生。
“对村民而言,刘医生的到来是一件大喜事,是老百姓的福气。”村支部书记田家斌为乡亲们高兴。
“如果我走了,乡亲们怎么办?”每次想到离开,刘钟都这样反问自己。
刘钟离不开这里,这里的老百姓更离不开他。虽然右手残疾,但刘钟从未懈怠,24小时待命,昼夜坚守在卫生室,守护着木栗园村的乡亲们。
每天把卫生室打扫地干干净净,药物摆放的整整齐齐;村里交通不便,他就自己买了辆三轮车,为老人和孩子问诊、送药。
每逢初冬,他都会把常用药品多备些,以防大雪封山;每个冬天的早晨,他都会提前把炭火烧着,等病人来的时候,屋子就已经暖和了。
村民眼中的“神医”,如今成了乡亲们的亲人,更成了大家的依靠。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刘钟和“脚踏车”依然坚守着……
值班总编:滕义
责任编辑:廖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