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尖刀出鞘)扶贫路上的拼命“村支书”

2018-05-30 09:02

通讯员 曹思敏 官华

店子槽村位于恩施市龙凤镇西北部,山高坡陡,耕地较少,资源稀缺,为国家级贫困村。1984年出生的黄涛,是该村苦桃坪组人,自小家境贫寒,父母靠肩挑背磨挣得血汗钱补贴家用,即便如此,依然难以维持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他家的困难,便是该村大多数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黄涛,自小立志,长大后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寻找发展之路,带领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告别外出务工寻财、老人孩子留守、山间田地荒芜的局面,让“家”真正成为所有人的归属,让幸福、快乐、和谐的美好生活萦绕身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黄涛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该村村委会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和后备书记,他已在店子槽村委会工作了7个年头。扎根基层一线的黄涛深知,解群众困苦,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只有打通这一“节点”,致富才有希望可言。

7年岁月,黄涛踏遍村里每一寸土地,他自信的说:“家家户户情况晓,群众困难心中了。”哪段公路未硬化、哪里还是低电压、哪里容易突发灾情、哪家老人儿女常年不在家等他都能随口说来。正是他深入村组人家、走进田间地头,才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状况了如指掌,就存在的问题多方寻求解决之道,全力争取政府的资金与项目支持解民所困。

近三年来,在黄涛和村干部的引领下,全村共硬化公路40余公里,新修产业断头路6公里,治理土地300余亩,沟渠整治3千多米,解决安全饮水500人;完成700余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低电压改造5千米,新农村建设80余户,危房改造40余户,易地扶贫搬迁19户等,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该村产业进村打好基础。

产业进村促发展

产业发展,是拉动该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黄涛带领老百姓多方发力,将原来产业为零的贫瘠穷山村,变成了今天的“繁华园”。

经济产业上山下田。截止目前,组织老百姓共发展烟叶350亩,茶叶300亩,小水果180亩。

引进企业入村落户。2014年成功引进恩施市鑫牧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驻,种植油牡丹、魔芋,直接带动贫困户30余户增收;2016年成功引进恩施市硒来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石门子组,租赁土地400余亩,培育藤蔓植物、花卉苗木,直接带动贫困户20余户在家门口就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盘活本村闲置资源,收取租赁租金,一年多的时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入驻,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20余万元。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黄涛的引领下,店子槽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发展、人居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等靠要”思想蔓延,“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现象时有发生,不想干、不肯干、不愿干,部分老百姓争当贫困户等问题层出不穷。

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板问题,但老百姓思想滑坡更是短板问题。黄涛想,作为一名村干部,必须要强化老百姓的思想教育,让所有老百姓自己肯干,能干,会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扶贫扶志,不出现脱贫后再度反贫的现象。

面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要迅速予以解决,否则将会成为全民携手同步小康的绊脚石。对此,黄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出问题清单,逐片开展屋场会、群众会,强化扶贫政策宣传等将老百姓脱贫致富之“志”树立起来,力争从思想源头“斩断穷根”,7年来,他共组织参加小组会屋场会400余场。

站在扶贫一线的“战场上”,黄涛把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使命记在心里,抗在肩上,施于行动,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2016年7月,他被龙凤镇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党务工作者”;2017年2月,被龙凤镇人民政府表彰为“2016年度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总编:朱述耀 编审:廖康庄 编辑:田仁超

通讯员 曹思敏 官华

店子槽村位于恩施市龙凤镇西北部,山高坡陡,耕地较少,资源稀缺,为国家级贫困村。1984年出生的黄涛,是该村苦桃坪组人,自小家境贫寒,父母靠肩挑背磨挣得血汗钱补贴家用,即便如此,依然难以维持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他家的困难,便是该村大多数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黄涛,自小立志,长大后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寻找发展之路,带领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告别外出务工寻财、老人孩子留守、山间田地荒芜的局面,让“家”真正成为所有人的归属,让幸福、快乐、和谐的美好生活萦绕身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黄涛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该村村委会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和后备书记,他已在店子槽村委会工作了7个年头。扎根基层一线的黄涛深知,解群众困苦,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只有打通这一“节点”,致富才有希望可言。

7年岁月,黄涛踏遍村里每一寸土地,他自信的说:“家家户户情况晓,群众困难心中了。”哪段公路未硬化、哪里还是低电压、哪里容易突发灾情、哪家老人儿女常年不在家等他都能随口说来。正是他深入村组人家、走进田间地头,才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状况了如指掌,就存在的问题多方寻求解决之道,全力争取政府的资金与项目支持解民所困。

近三年来,在黄涛和村干部的引领下,全村共硬化公路40余公里,新修产业断头路6公里,治理土地300余亩,沟渠整治3千多米,解决安全饮水500人;完成700余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低电压改造5千米,新农村建设80余户,危房改造40余户,易地扶贫搬迁19户等,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该村产业进村打好基础。

产业进村促发展

产业发展,是拉动该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黄涛带领老百姓多方发力,将原来产业为零的贫瘠穷山村,变成了今天的“繁华园”。

经济产业上山下田。截止目前,组织老百姓共发展烟叶350亩,茶叶300亩,小水果180亩。

引进企业入村落户。2014年成功引进恩施市鑫牧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驻,种植油牡丹、魔芋,直接带动贫困户30余户增收;2016年成功引进恩施市硒来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石门子组,租赁土地400余亩,培育藤蔓植物、花卉苗木,直接带动贫困户20余户在家门口就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盘活本村闲置资源,收取租赁租金,一年多的时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入驻,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20余万元。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黄涛的引领下,店子槽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发展、人居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等靠要”思想蔓延,“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现象时有发生,不想干、不肯干、不愿干,部分老百姓争当贫困户等问题层出不穷。

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板问题,但老百姓思想滑坡更是短板问题。黄涛想,作为一名村干部,必须要强化老百姓的思想教育,让所有老百姓自己肯干,能干,会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扶贫扶志,不出现脱贫后再度反贫的现象。

面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要迅速予以解决,否则将会成为全民携手同步小康的绊脚石。对此,黄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出问题清单,逐片开展屋场会、群众会,强化扶贫政策宣传等将老百姓脱贫致富之“志”树立起来,力争从思想源头“斩断穷根”,7年来,他共组织参加小组会屋场会400余场。

站在扶贫一线的“战场上”,黄涛把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使命记在心里,抗在肩上,施于行动,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2016年7月,他被龙凤镇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党务工作者”;2017年2月,被龙凤镇人民政府表彰为“2016年度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总编:朱述耀 编审:廖康庄 编辑:田仁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