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试点,三年梦正圆

2016-08-28 22:29  

开栏语:恩施市龙凤镇作为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时刻不忘总理嘱托,恩施州、市围绕“变化”与“创新”两大主题,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时序安排,奋力推进试点建设。

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不等不靠,依托优势资源,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三年来龙凤镇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告别贫困,正在奔向小康新生活,试点建议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硒都网拟于近期推出“试点梦圆”龙凤试点成果系列报道,着重讲变化、推经验、树典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展示试点改革进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试点三年梦正圆

记者 沈宏臣 通讯员 杨艳平 吴梓涵

 

双堰塘村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伍功勋 摄)

龙马新貌。(记者 伍功勋 摄)

生态青堡。(记者 伍功勋 摄)

车行龙凤,双堰塘—龙马—青堡沿线“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坐落山间;产业基地连片成块,生机勃勃;宽敞的公路通村到户,四通八达……

在综合扶贫改革体制创新上大胆破题、先行先试。3年来,龙凤试点着力夯实基础、改善民生,党员群众竞进小康、决战贫困。

农村常住居民收入达到7962元;贫困人口由2.48万减少到5800人,近八成农民告别贫困……试点三年,已然梦圆。

乡村靓生活美

“公路通、宽带通、自来水通、茶厂发展起来、集中居民点建起来……”这是双堰塘村老党员吴先华3年前的梦。

得益于试点建设,双堰塘村建起了标准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和村卫生室一应俱全,村民生活便利了,脸上多了笑容。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子美了、靓了,新房一栋挨着一栋。如今,双堰塘集中安置点,通路、通网、通水……3年前的梦,在双堰塘村已经成为现实。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搬进了新家。”去年10月份,双堰塘村吴家大屋组53岁的五保户段炳国住进了村里为他修建的新房。

“房子虽然不大,但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家。”段炳国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日子,心里乐开了花。

“老年活动中心建起了就是方便,几个人一起乐呵乐呵,这个日子不比城里人过得差。”74岁的朱光珍一有空就会到老年活动中心玩玩纸牌、跳跳舞。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家家都住上了新房子。”84岁的老党员向红兵鉴证着双堰塘的变化。诚如老人所言,双堰塘村变化翻天覆地。

变化不仅局限在双堰塘村。试点坚持因地制宜,严格落实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3项政策。推行就地集中安置、就近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4种扶贫搬迁模式,让5260户村民实现安居。

3年来,龙凤试点以3个总体规划、23个专项规划为引领,累计实施项目135个,累计完成投资40.17亿元,试点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让人耳目一新。一场深刻地革命正在改变着试点群众的生活。

产业兴百姓富

“有了合作社,我们的蔬菜和花卉越搞越起鼓子。”青堡村村民赵启华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硒来乐专业合作社,到年底,还可以享受利益分红。

“70块一天,使点力,一年可以挣近2万块。”贫困户符和银不仅将自己10多亩田全部租给吕灿,还为合作社提供劳务。

8月23日,宝硒来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灿正在大棚查看鲜花长势,他告诉记者,这笔30万元的订单已供苗4万多,几天后发送剩下的。

现在,合作社蔬菜、花卉基地面积达到1200亩,第二季蔬菜正在采收,花卉订单更是接连不断,综合销售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

盘活土地资产,引导农户依法对山林、土地、宅基地等农村产权进行交易。龙凤镇不断创新,推进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产业发展遍地开花。

几年来,共发展“155”家庭生猪养殖小区125个、万头养猪场2个、存栏5万羽蛋鸡企业2家、年出笼1400万羽肉鸡种苗企业1家。

试点范围内,企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芽生长,实力逐渐发展壮大。

龙凤镇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吸纳7401户农户和25个企业入社,累计带动5338户18253人脱贫。

几年来,龙凤试点共建成茶叶产业基地3.5万亩,发展烟叶4000亩、蔬菜10000亩、小水果2000亩,种植药材2000余亩,林下套种经济作物5000余亩。

17家国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龙凤试点,11家本地企业逐渐发展壮大,236家小微企业入驻阿里巴巴电商平台。

借力借智,创新众帮众扶众筹机制,龙凤试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多元力量助力试点全力向小康迈进。

中央、省、州各级领导,8个部委办局、40多个省直单位、30多个州直单位,倾力支持龙凤试点建设。

机制活路子顺

“多亏了联合社,我们合作社的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林凡凤很是感激。

因为缺乏资金,麒麟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猕猴桃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进度一度受阻。合作社先后两次向恩施市龙凤镇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拆借资金13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

2015年初,恩施市在龙凤镇试点组建“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财政资金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互助融资3000万,形成联合抵押担保助合作社贷款。

联合社建立资金池,社员的资金经过1:5的放大,3000万元变1.5亿元,为专业合作社、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贷款服务,解决短期融资问题。

8月24日,雨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泽刚向联合社拆借资金80万元,用于4000亩漆树的后期管理和购买肥料。

“去年政府的500万元帮我解决了大难题。”扶贫资金贷款恩施联强农贸公司的负责人方让方荣熬过了艰难的一年。

“这笔贷款,帮了我们大忙。”联合社的500万拆借资金让巨鑫农业公司渡过难关,农综项目推进更加顺利。

探索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库和远程流动金融仓储,龙凤试点不断创新金融课题,在吉心村组建村级扶贫互助社,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

“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通过创新金融机制,截至5月底,共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办理拆借业务34笔8413万元,办理银行贷款23笔6713万元。

试点还探索建立生态补偿脱贫新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完成了37000亩坡耕地退耕还林模式,兑现生态补偿5550万亩,试点农民年增收1000万元。

“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农民办事不出村”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龙凤试点5类25项创新课题全面破题。

牢记总理重托,率先脱贫摘帽、实现全面小康,龙凤试点创新、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值班总编:滕   义 

责任编辑:廖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