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恩施牢抓产业扶贫“牛鼻子” 残臂牛郎也能独撑一个家

2016-05-04 11:47

梁祥发,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龙潭坝村村民,今年34岁,左臂残疾,自幼丧父,母亲多病,妻子双目失明,儿子今年11岁,还算懂事。多年来,一家人就指着他喂养几头牛艰难度日。

梁祥发在放牛

梁祥发端着给母亲治病的药(后面是他的妻子)

以往,梁祥发喂养的都是耕牛,靠着农忙时帮别人耕地赚点钱。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需要用牛耕地了,他们一家人的日子也就越发难过了。

2015年,白果乡引进恩施市汪源林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合作社将“轮繁母牛”投放给贫困户分散养殖,并给贫困户提供预防、配种等技术支持,然后再由合作社按市场价将繁育出来的牛仔回购后进行统一育肥。“贫困户的母牛都是由政府动用扶贫专项资金帮忙购买的”,白果乡龙潭坝村支部副书记陈江龙告诉记者,全村一共有30个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每户养牛3至5头不等,都由合作社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意愿来定。

梁祥发今年养了4头母牛,运气好的话,一年可育下2头牛仔。“卖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梁祥发说,等过两年赚到钱了,他打算把养牛的数量增加到10头,“只要人勤快,使力搞,日子就不会过的差”。

“合作社负责技术、预防、配种和市场等,贫困户则利用自己闲置的山地和林地负责养殖,这是双赢”,白果乡党委副书记雷世军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在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还要求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5年内不得转卖母牛,以对其进行制约。

目前,白果乡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社33家,参与精准扶贫12家,已带动400名贫困户脱贫。

文章来源:荆楚网(记者吴坚 特约记者谭桂林 通讯员谢顺)

责任编辑:廖康庄

梁祥发,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龙潭坝村村民,今年34岁,左臂残疾,自幼丧父,母亲多病,妻子双目失明,儿子今年11岁,还算懂事。多年来,一家人就指着他喂养几头牛艰难度日。

梁祥发在放牛

梁祥发端着给母亲治病的药(后面是他的妻子)

以往,梁祥发喂养的都是耕牛,靠着农忙时帮别人耕地赚点钱。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需要用牛耕地了,他们一家人的日子也就越发难过了。

2015年,白果乡引进恩施市汪源林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合作社将“轮繁母牛”投放给贫困户分散养殖,并给贫困户提供预防、配种等技术支持,然后再由合作社按市场价将繁育出来的牛仔回购后进行统一育肥。“贫困户的母牛都是由政府动用扶贫专项资金帮忙购买的”,白果乡龙潭坝村支部副书记陈江龙告诉记者,全村一共有30个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每户养牛3至5头不等,都由合作社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意愿来定。

梁祥发今年养了4头母牛,运气好的话,一年可育下2头牛仔。“卖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梁祥发说,等过两年赚到钱了,他打算把养牛的数量增加到10头,“只要人勤快,使力搞,日子就不会过的差”。

“合作社负责技术、预防、配种和市场等,贫困户则利用自己闲置的山地和林地负责养殖,这是双赢”,白果乡党委副书记雷世军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在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还要求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5年内不得转卖母牛,以对其进行制约。

目前,白果乡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社33家,参与精准扶贫12家,已带动400名贫困户脱贫。

文章来源:荆楚网(记者吴坚 特约记者谭桂林 通讯员谢顺)

责任编辑:廖康庄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