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胡扯!

2018-12-28 09:48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

随着秋意渐浓,温度骤降,很多不扛冻的小伙伴已经早早的把秋裤穿起来了。

秋裤究竟是啥玩意?

这货东北人民常叫做“衬裤”、“线裤”,南方童鞋称之为“棉毛裤”,而部分北方人则称之为“秋裤”。不论你管它叫什么,总之就是气温比较冷时候,穿在外裤里面用来保暖用的舒适贴身的那条长裤。

秋裤只有中国人和朝鲜人穿?

曾经有一篇流传甚广的网帖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和朝鲜人穿秋裤。拜托,这种测试智商的谣言你也信?要知道,西方人才是秋裤的老祖宗。

(20世纪初的欧美流行秋裤款式)

秋裤在英语里叫做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如今这种略带紧身、以保暖为目的的秋衣秋裤最早在17世纪的英国出现,到18世纪的时候成为流行的睡衣,后来也成为了保暖用内衣。

而现代秋裤的发明人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这个加拿大人与自己的兄弟以号称“不缩水”的棉内衣起家,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请了秋裤的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

秋裤作为御寒神器由来已久,但近来却饱受诟病。很多关于该穿或是不该穿秋裤的传言在朋友圈里经久不息的流传。

穿秋裤可以令人丧失抗寒基因

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

这又让很多穿上秋裤的人

默默的把秋裤脱了下来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谣言一 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到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11月2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樊新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遗传学家李森科向斯大林建议:“假如一个国家的公民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不可能脱下它了。” 

这就是想用秋裤打败我们的李森科

在秋裤的“溺爱”下,人的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从当时政治角度说,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因。但这个建议的成立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秋裤可以弱化腿部的抗寒基因。而所谓的抗寒基因,是遗传学家在西伯利亚土著身上发现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不需要经过肌肉运动或大脑调节干预,就能帮助人体把储存的脂肪直接转化为能量。

那么这个经久不衰的“传说”是否真的有科学道理呢?樊新荣表示,其实不然。一方面从基因的角度讲,虽说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但由外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因此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从整体来说,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谣言二 冬天骨头会变脆

这些年,各地医院门诊显示,一到冬天,骨折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会增加。因此网络上流传起这样的谣言:人的骨骼矿物质密度在冬季呈减低的季节性变化,部分骨头会变得极其脆弱,也就是常说的“一到冬天骨头就变脆”。

对此,樊新荣认为,天冷时出门少加上运动少,受太阳光照射时间短,这确实会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较大,但不一定会导致人体的骨骼在冬天变脆。

“这种说法属于偷换概念。”谭子虎说,冬天因为晒太阳少导致人体骨骼出现的钙流失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春、夏、秋3个季节弥补回来。骨头变脆是一个长时间渐变的过程。冬天骨折多可能与冬季地面变得坚硬,且与人们衣服穿得比较厚、行动笨拙,在冰雪天容易滑倒有关,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因而,冬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让人滑倒和骨折,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冬天骨头会变脆。

谣言三 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

天气越来越冷了,出门在外靠秋裤,晚上睡觉就只能靠电热毯了。但是,关于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的说法,却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

“现在的科学实验还没有证据证明电热毯辐射与癌症具有相关性。”樊新荣说,生活中,任何电器只要插上电就有电磁辐射,大到空调、电视机、电脑、加湿器,小到吹风机、手机、充电器,甚至接线板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虽然辐射无处不在,但是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普通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都在300赫兹以下,属于极低频的非电离辐射,并不会损伤DNA和细胞,更不要说致癌。

尽管如此,樊新荣建议,电热毯辐射虽不至致癌,但孕妇、老人、婴幼儿等群体要慎用。另外过敏性体质人群使用电热毯可能会引发皮炎、呼吸道疾病,所以也要谨慎使用。

谣言四 冷空气会让你生病

“天气这么冷,很容易生病呀。”在冬天,这句话常被大家挂在口头上,那么冷空气真的会让我们生病吗?

有些人认为,少接触冷空气就可以少着凉、少感冒,从而减少患病。

其实不然,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冷空气从鼻腔吸入气管、支气管和肺叶以及和皮肤表面接触以后,可使这些部位的黏膜、表皮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血管收缩、皮肤发白,并刺激全身神经、内分泌、体液、免疫等系统做出相应的调节反应。

人体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这种调节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得到提高,反应速度可加快,以此起到保护机体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的作用。另外,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冬季若不勤开窗接受些许冷空气,人体就会出现头晕、疲劳、恶心等症状,严重危害健康。

温度降低后,空气湿度会随之下降。湿度一低,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病毒就会更容易存活和繁殖,同时因为空气干燥,人体自身呼吸道也会相对干燥,这些病毒进入呼吸道后更容易依附,这就导致秋冬季节高发呼吸道疾病,但并非冷空气本身致病。

但是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老年人群血管舒张收缩功能、身体适应能力下降,骤然接触冷空气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群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冷过热刺激。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

随着秋意渐浓,温度骤降,很多不扛冻的小伙伴已经早早的把秋裤穿起来了。

秋裤究竟是啥玩意?

这货东北人民常叫做“衬裤”、“线裤”,南方童鞋称之为“棉毛裤”,而部分北方人则称之为“秋裤”。不论你管它叫什么,总之就是气温比较冷时候,穿在外裤里面用来保暖用的舒适贴身的那条长裤。

秋裤只有中国人和朝鲜人穿?

曾经有一篇流传甚广的网帖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和朝鲜人穿秋裤。拜托,这种测试智商的谣言你也信?要知道,西方人才是秋裤的老祖宗。

(20世纪初的欧美流行秋裤款式)

秋裤在英语里叫做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如今这种略带紧身、以保暖为目的的秋衣秋裤最早在17世纪的英国出现,到18世纪的时候成为流行的睡衣,后来也成为了保暖用内衣。

而现代秋裤的发明人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这个加拿大人与自己的兄弟以号称“不缩水”的棉内衣起家,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请了秋裤的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

秋裤作为御寒神器由来已久,但近来却饱受诟病。很多关于该穿或是不该穿秋裤的传言在朋友圈里经久不息的流传。

穿秋裤可以令人丧失抗寒基因

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

这又让很多穿上秋裤的人

默默的把秋裤脱了下来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谣言一 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到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11月2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樊新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遗传学家李森科向斯大林建议:“假如一个国家的公民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不可能脱下它了。” 

这就是想用秋裤打败我们的李森科

在秋裤的“溺爱”下,人的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从当时政治角度说,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因。但这个建议的成立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秋裤可以弱化腿部的抗寒基因。而所谓的抗寒基因,是遗传学家在西伯利亚土著身上发现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不需要经过肌肉运动或大脑调节干预,就能帮助人体把储存的脂肪直接转化为能量。

那么这个经久不衰的“传说”是否真的有科学道理呢?樊新荣表示,其实不然。一方面从基因的角度讲,虽说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但由外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因此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从整体来说,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谣言二 冬天骨头会变脆

这些年,各地医院门诊显示,一到冬天,骨折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会增加。因此网络上流传起这样的谣言:人的骨骼矿物质密度在冬季呈减低的季节性变化,部分骨头会变得极其脆弱,也就是常说的“一到冬天骨头就变脆”。

对此,樊新荣认为,天冷时出门少加上运动少,受太阳光照射时间短,这确实会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较大,但不一定会导致人体的骨骼在冬天变脆。

“这种说法属于偷换概念。”谭子虎说,冬天因为晒太阳少导致人体骨骼出现的钙流失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春、夏、秋3个季节弥补回来。骨头变脆是一个长时间渐变的过程。冬天骨折多可能与冬季地面变得坚硬,且与人们衣服穿得比较厚、行动笨拙,在冰雪天容易滑倒有关,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因而,冬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让人滑倒和骨折,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冬天骨头会变脆。

谣言三 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

天气越来越冷了,出门在外靠秋裤,晚上睡觉就只能靠电热毯了。但是,关于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的说法,却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

“现在的科学实验还没有证据证明电热毯辐射与癌症具有相关性。”樊新荣说,生活中,任何电器只要插上电就有电磁辐射,大到空调、电视机、电脑、加湿器,小到吹风机、手机、充电器,甚至接线板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虽然辐射无处不在,但是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普通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都在300赫兹以下,属于极低频的非电离辐射,并不会损伤DNA和细胞,更不要说致癌。

尽管如此,樊新荣建议,电热毯辐射虽不至致癌,但孕妇、老人、婴幼儿等群体要慎用。另外过敏性体质人群使用电热毯可能会引发皮炎、呼吸道疾病,所以也要谨慎使用。

谣言四 冷空气会让你生病

“天气这么冷,很容易生病呀。”在冬天,这句话常被大家挂在口头上,那么冷空气真的会让我们生病吗?

有些人认为,少接触冷空气就可以少着凉、少感冒,从而减少患病。

其实不然,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冷空气从鼻腔吸入气管、支气管和肺叶以及和皮肤表面接触以后,可使这些部位的黏膜、表皮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血管收缩、皮肤发白,并刺激全身神经、内分泌、体液、免疫等系统做出相应的调节反应。

人体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这种调节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得到提高,反应速度可加快,以此起到保护机体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的作用。另外,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冬季若不勤开窗接受些许冷空气,人体就会出现头晕、疲劳、恶心等症状,严重危害健康。

温度降低后,空气湿度会随之下降。湿度一低,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病毒就会更容易存活和繁殖,同时因为空气干燥,人体自身呼吸道也会相对干燥,这些病毒进入呼吸道后更容易依附,这就导致秋冬季节高发呼吸道疾病,但并非冷空气本身致病。

但是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老年人群血管舒张收缩功能、身体适应能力下降,骤然接触冷空气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群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冷过热刺激。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