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能干人】徐晋南:热土地上种香菇

2019-05-05 16:59  

徐晋南:热土地上种香菇

特约记者 崔显实 通讯员 詹平 谭学弟

4月29日早上5点,崔家坝镇水田坝村徐家坡组徐晋南跟往常一样,准时起床,洗漱,然后走向大棚,检查香菇长势。6点,他驾车前往野三关镇送货……

从农民到打工仔再到工厂白领,如今又返乡成为农民,带领乡亲一起富,徐晋南一直在追梦路上。

返乡创业种香菇

2018年的大年,随着炮竹声的销声匿迹而远去。徐晋南给父母说,不到浙江打工了,就在家中种地。

“什么?回来种地。”父亲眼神异样地盯着他问,“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徐晋南详细地给父母说了自己的打算——回来租地种香菇,与乡亲们一起富。父亲陷入了沉默。在得知要投入100多万元时,父亲站起身,说了句,“你个娃儿,‘晃’!”走出门去。

放弃每个月一万二千元的工资,回来种地,还有一大笔投资,确实是一个比较“晃”的行动。

可徐晋南早有打算。在浙江打工时,他常常利用节假日到工厂邻近的庆元农村玩。庆元素有“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看着家家户户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棚,种着香菇,每年弄个8万至10万元钱。徐晋南想,我们老家也可以搞呀。

回家后,他又到龙凤镇的大转拐和青堡去考察、请教。他终于坚定了种香菇和乡亲一起富的决心。

看着“九头牛”都拉不回头的徐晋南,父母妥协了。“你安心去闯,我们老了,只能保证你回家有一口饭吃!”

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水田坝村白岩观组瓦屋场有两条小沟汇集到一起成一条小河,小河两岸是一片肥沃的良田。2016年7月的一场特大暴雨,将小桥冲成危桥,田地冲毁,导致无人耕种。

2018年5月,徐晋南注册成立恩施市热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与10多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就在瓦屋场的扎下根来。

面对一人多高的荒草,徐晋南没有退缩,拿上镰刀,带着工人,请来挖机,开始了开荒大战。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徐晋南整整瘦了一圈,人也黑了,但平整的12亩土地成为一块“希望的田野”,31个7500平方米大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徐晋南感动的是,镇村干部隔三差五地上门,给他鼓励,出谋划策,并协调改建危桥,疏通涵道,解决水的安全隐患。在菌棒进棚的时候,资金出现困难,镇委书记钟迎松得知后,带着银行负责人,上门现场办公,为他解决周转资金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与润华农业合作社合作,15万个菌棒进棚,徐晋南闯出一片新天地。

干出振兴乡村图

2018年冬月,徐晋南的大棚产菇了。他带着鲜菇从崔坝为点,向红岩、高坪、野三关一线销售、寻找市场。

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产出的香菇个头不大,颜色偏黑,被叫做“核桃菇”。客户看着徐晋南带来的“核桃菇”,比较着从河南、宜昌等地进的“花菇”,都摇头拒绝订货。

徐晋南清楚“核桃菇”口感鲜嫩,保存时间要长2至3天也不会“开伞”,他底气十足。他将鲜菇包成1公斤的小包装,送给沿线的餐馆、烧烤、食堂、菜场老板,让他们品尝。味美汤鲜的“核桃菇”受到食者的青睐,让很多人点名要崔坝产的“核桃菇”,市场之门终于打开。

“每天产300公斤,供不应求,价格均在6元以上。”徐晋南凭着自己的执着,为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也为乡亲踏出一条致富之路。

去年底,徐晋南开出工资10余万元,惠及40余个贫困人口。目前,他正在摸索自己做菌棒,带领更多的人致富。

“我准备两种套餐,一是对有地有劳力的农户,自己建棚,合作社提供菌棒、技术、回收产品;另一种是对无劳动力的农户,在合作社租棚,托管给合作社,收益分红。”对未来,徐晋南认准了路子:扎根热土地,与乡亲一起走富路、振兴乡村。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编辑:李婷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