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佳五好】杨维绪:72岁的“青壮年”劳动力

2019-06-06 10:32  

【五佳五好】杨维绪:72岁的“青壮年”劳动力

通讯员 徐斐鸿

“老杨,这是上个月的工资,2800元,你数数。”5月6日,何功伟村村民杨维绪拿到了花卉苗木基地负责人支付的上月工资,这是杨维绪今年以来拿到的第4笔工资。

自力更生 愿做庄稼汉

杨维绪1947年出生于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何功伟村陡坡组,父母皆在家务农。“我从小就帮父母种地,也没什么其他技能。只要身体吃得消,我可以种一辈子。”

杨维绪的妻子周秀英出生于1946年,也是个庄稼人。夫妻俩种田、养猪,生育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安于和和美美的小日子。但天不遂人愿,2008年,周秀英患上脑充血,在医院卧床治疗,历经一个多月,花费医药费2万多,康复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对这个家庭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

“老伴儿生病了,孩子们承担医药费,家庭压力也大。我一边照顾老伴,一边种地,还能为家庭减轻点负担。”杨维绪不曾抱怨,更加卖力地劳动。村委会核实条件后,为其办理了低保,2014年,在精准扶贫政策推行之际,将其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让其享受相关政策。

日子在杨维绪的积极劳作中趋于稳定,2015年4月,村委会取消其低保身份,同年实现户脱贫。“孩子们都成家了,日子过得去。我自己还能劳动,也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

儿孙满堂 不肯为闲人

“原来是想着为家庭减少负担,现在一个人更是闲不住。”2016年,意外降临,周秀英因摔跤诱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大儿子一家就住在不远的地方,他一直叫我和他一起住……孙子、重孙常常来看望我。二女儿也住得不远,就在旗峰坝,也时常过来看我。”杨维绪选择一个人住在原来的房子里,继续种地,自己照顾自己。

“2017年,我种了8亩地,共11斤苞谷种,大概卖了4000元。还养了4头猪,留一头自己家里吃,剩下的卖出去,卖了有8000元。”说着自己的种植、养殖成果,杨维绪有些自豪。“我哥哥20年前就去世了,五个侄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余下来的五、六亩田也荒废了。侄子们都让我随便种。”2018年,杨维绪仍然过着种地、养猪,自食其力的充实日子,种了11亩地,14斤苞谷种,收入近6000元,养了3头猪,收入近9000元。

“72”未老 乐学新技能

“您年纪大了,家里也没什么大负担,不需要这样卖力地劳动。要多注意身体。”孩子们不忍心看父亲太累,时常劝导。受不了孩子们唠叨,2019年初,杨维绪不再在田地里卖力劳动,将注意力转向了家门口建设正酣的花卉苗木基地。

花卉苗木基地专业经营合作社成立以来,就链接起周边贫困户,为闲暇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育兰草盆栽。

“老杨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从年初就在我这干,搭棚、打土、挖树、栽苗……样样都学,上手很快。”花卉苗木基地负责人包建根这样评价。“一般周边贫困户来劳动,就是80块一天,老杨来,每次都是100块一天,能吃苦,也不偷懒。我之前想让他就在这儿干,包年或者包月拿工资都行,他不干,我还和他开玩笑,是不是怕被套牢了,管不了家里那些田地。”

“孩子们总劝我少做点事,但我也闲不住。在这里栽栽花,就在家门口,方便,又能挣钱。那些活也不难,包老板还说想把我发展成为园艺师傅。”杨维绪说起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满意,还有些兴奋。今年以来,杨维绪已在基地获得11800元收入。

“只要我身体健康,就会一直干下去。”——这是一个72岁老人的劳动宣言,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劳动观念,用勤劳双手绘出自己的充实人生,用一生时间演示了青壮年应有的活力与精神!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编辑:李婷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