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名人传记 汲取精神养分

©原创   2019-12-06 16:19   杨晨

品读名人传记 汲取精神养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喜欢上读名人传记,相比于以历史事件或时间轴线为主的叙述形式,传记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人更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框架,去体味人生百态下时势造人的志趣和造化弄人的辛酸。当你走近时,会出现一个个鲜活却涵养不同个性和精神的形象,它时而虚幻、时而真实,时而抽象又时而具体。在不经意间,你早已被他感动、为他感叹却又倍受鼓舞,多读一本名人传记,如同多交一个知己,多拜一位名师。

读张骞,我兴叹于创新开拓的伟大。西汉初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巩固社稷,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战略同盟。公元前139年长安城门前的那一别,注定将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文明浓墨重彩的一笔。张骞,以其异于常人的坚韧和极富冒险的精神书写自己苦难的一生,直至晚年,仍不畏辛劳,致力于深化外交。为尔后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文化的璀璨以及中西深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任何思想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最终转化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读苏东坡,我感悟到豁达开阔的胸襟。生于北宋,是苏轼的大幸,也是他的不幸。重文抑武的风气为苏轼文学天赋的释放厚植了温润的土壤。登科入仕,年少成名,本可以一路平步青云,出将入相。但宋朝独特的政治生态以及党争纷沓,使得苏轼的仕途起伏跌宕,多次被贬流放,将一生的政治足迹驻留在了黄州、惠州、儋州。他颠沛流离的宦海生涯、浪迹天涯的人生经历,至今被后人所感慨。但相比于李白的浪漫与豪放,苏轼更多了一份豁达从容,政治上不得意,他却将一生的豪情与悲欢化作一篇篇千古绝唱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可替代的丰碑。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外在处境,但却可以调整内在心境,不至于内外溃陷而放任自流。

读王阳明,我拜会了此心光明的意境。明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继承和延续了历朝的古制经法,吸收和沉淀了历代的政教文风,在融汇交织的大浪潮中孕育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王阳明自小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在状元父亲的悉心调教下,以古代文人学子最常见的方式,走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治学治世之道。从青年时“竹林格物”到晚年时平叛治乱,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不曾动摇初衷,未曾丢失信仰,只为求得内心永恒的光明,被后世尊为圣人,成为我国历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真人。如果说,有什么力量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和自信。我想,那一定是信仰的力量。

读曾国藩,我觉悟出勤勉律己的意义。对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坊间流传过很多版本,但无论哪种版本,位列首位的始终是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太平起义时,他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同治中兴时期,他放眼世界,办洋务、推改革,堪称中国近代工业之父。天津教案,他时任直隶总督,在明知将背负千古骂名情况下,仍行之以忠,以大局为重,妥善化解危机。他把一生不争不辩的醒世哲学、务实有节的人格精神和为官为人的政治智慧浓缩成一封封家书,传承给后代、传播给世人,至今被人乐道。其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长期来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对权衡得失、调整心态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经历岁月洗礼而永不褪色、历经时光沉淀仍熠熠生辉的,都与精神有关。勾践卧薪尝胆、重塑强国;关羽赤胆忠心、流芳百世;秦始皇雄才大略、成就霸业;司马迁身残志坚,名垂千史。不同形象诠释不同精彩,传承不同精神。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这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支撑和源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挖掘和探索。在我看来,品读历史名人传记,就是一次次深刻而美好的探秘。

作者姓名:杨晨               单位:恩施市审计局  

联系人:杨晨                 联系电话:15629250151  

8bdfce2f4ab102c01ac2915bc301648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