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排”出来的扶贫新作为
——恩施市白杨坪镇脱贫攻坚纪实
全媒体记者 朱述耀 刘正熙 通讯员 沈宏臣
精准扶贫,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民生。
随着脱贫目标将近,如何承接上级政策,解放思想,进一步改善人民福祉。
一
今年4月起,恩施市白杨坪镇创新“倒排30户”工作法,选定30户深度贫困户,倒排任务、倒排日期,拧紧发条,压力与动力双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高质量开展。
白杨坪镇的倒排工作法,源自4月州、市督战队对各地扶贫状况入户走访的全覆盖。
“在走访全覆盖之前,我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我们镇经济底子好,在扶贫方面下过很大功夫。”白杨坪镇扶贫办副主任赵文国说。但检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有的贫困户家徒四壁,住房安全无保障;有的贫困户还是特色产业空白户,没有稳定收入;有的贫困户居住环境脏乱差,生活质量低……”
哪里发现问题,整改就要到哪里。由白杨坪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牵头,实行“倒排30户”工作机制,即以村为单位,突出“尖刀班”作用,依据贫困深度、困难程度,采取倒排方式,依次筛选出脱贫“硬伤”明显、脱贫难度较大的30户贫困户,因户施策,“一户一策”,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逐一攻坚销号验收,一轮接一轮攻坚,一户接一户验收,直到消除所有深度贫困。
全镇12个“尖刀班”立下军令状,每村选定30户目标,打响了第一轮为期两个月的深度贫困户攻坚战。
蓼叶村86岁的崔显明,与四个姐妹一起住在破旧木房子里,五姊妹平均年龄78.8岁,皆为五保户。
“五个人就守着一点田,种不出好多粮食,每顿饭就是一碗合渣一碗米饭,说也说不听,简直对贫困麻木了。”说起崔显明一家,赵文国有些无奈。
虽然崔显明一家账户上有3万多元存款,基本生活有保障,蓼叶村仍从人性化角度考虑决定重新帮扶。“尖刀班”依据五保户安居工程政策,在离崔显明家一里处新修一套三室一厅新房,还建好了猪圈。
“倒排30户”开展以来,白杨坪镇以“一稳、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为基点,从后往前倒推,各村“尖刀班”摸排出深度贫困户30户,全镇共计360户。
二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村“尖刀班”坚持“一户一策”,集中问诊研判,共同商议定计,针对致贫原因和实际所需,精准“点穴”施策,精准推进落实,确保精准脱贫。全镇360户深度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212户,申报低保、低保五保提标149户,实施医疗救助125户,加大产业发展77户,落实教育扶贫11户,社会扶贫10户,解决安全饮水、用电8户,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42户,实施人居环境整治40户,实施小额信贷政策18户。
“实施倒排工作法,目的是让‘尖刀班’沉下去,真正为贫困户做实事,是创新,也是创‘心’。”白杨坪镇党委书记张金元说。
精准扶贫,要更“精”一步。
家住康家坝村的谌先清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虽然之前就是低保户,但仍不能摆脱生活困境。在新一轮摸排中,“尖刀班”明确谌先清无劳动力、无赡养人、无经济来源,结合政策支持,将其定为五保户,进一步保障了他的生活。
贴近基层,真做实事,不只做“入户”干部,要做真正的帮扶干部,将“十个到位”落到实处。
康家坝79岁独居老人张家娅家,房屋四面漏风。扶贫干部走访时,屋顶瓦片掉落险些砸中人,老人年老体衰无力收拾房屋,电扇、抹布、衣服等杂物满床都是。
群众需要引导,干部要带头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在解决张家娅脱贫问题时,“尖刀班”队员根据政策帮其解决住宿,引导发展产业,还带头帮老人收拾房屋,脏乱差的房屋变得干净整洁。
三
在张金元看来,发展产业不光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更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器,白杨坪镇以最大力度推行产业发展,不仅奠定了脱贫基础,也铺就了小康致富路。
在朝阳坡村,成片连块的白茶长势喜人,这是由杭州江干区出资帮扶的“江干白茶园”,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项举措,这座茶园将成为朝阳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今年以来,白杨坪镇会同市政协在朝阳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头,300亩水产养殖粗具规模,小龙虾及各种鱼类快活游动;村里,还有一座种有杨梅、桃、李等水果的“杨梅园”,绿荫葱葱。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正沿着差异化、特色化道路健步向前。未来,朝阳坡村将被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白杨坪镇正汇聚全镇所有干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冲刺脱贫验收。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覃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