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刘信刚:93岁抗美援朝老兵,曾经战功赫赫……

2019-08-30 08:28

古来征战几人回  峥嵘岁月永难忘

——记93岁抗美援朝英雄刘信刚

通讯员 廖静 杨春富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八月尾上的新塘,天气依然炎热。绕过一片浓密的玉米地,93岁抗美援朝老兵刘信刚的家就到了。

“只知道老人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却不知道他立过战功!”双河居委会的干部例行农户走访,和这位退役老兵闲聊之时,才无意间揭开了这位老英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因病回国,毫末之处获军功

“我是1949年11月份在广西南宁解放入伍的,入编39军116师348团,1950年10月登车入朝,参与朝鲜战争。”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对往事记忆犹新,刚换的假牙使他说话不那么利索,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他话语间的兴奋。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刘信刚听从部队指挥,在辽宁海城进行了几个月的军事训练后,便跟从部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着振奋人心的歌曲,刘信刚没有丝毫畏惧,内心深处是保家卫国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加入战斗不久,刘信刚生病住院,因战地条件不足,所以特转回黑龙江省开通县26军陆军医院住院治疗。

“我内心很愧疚,我的战友在浴血奋战,我却躺在后方的医院。”刘信刚拖着稍好的病体,主动协助医生护士伺候重症病人,帮助他们料理大小便,并靠着在部队学到的医疗知识,救助一些伤势较轻的病患,缓解了紧张的医疗资源。

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的少年娃从未读过一天书,他抓住在医院的闲暇时间,自学文化,请教有知识的病友,从简单的认字开始,逐步加强学习。

因在医院遵守院规、积极协助医护人员以及自学文化表现突出,院党委给刘信刚记二等功一次。

再次入朝,驰骋沙场显神威

1952年1月,前线战事紧张,刘信刚再次踏入朝鲜。

“外国人的机枪炮厉害啊,但是我们都不怕,只想着把他们赶走!”1952年9月26日,在朝鲜马良山194高地96号阵地上,刘信刚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将志愿军最可爱的身影留在朝鲜。

“敌人的炮火太猛了,我们一个班的人顶不住啊。”在敌方的猛烈进攻下,刘信刚的战友们一个个被炸死,看着倒下的年轻躯体,钢铁硬汉也止不住泪流。

顾不得擦拭眼泪,作为重机枪手的他匍匐在战壕中,一波一波疯狂扫射,自己的子弹打完了,就去拣牺牲了的战友的枪。

“我在战壕中坚持了四天四夜,腿和脚多处受伤,最终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战斗任务,志愿军39军116师348团党委给我记三等功一次。”

说到此,老人颤巍巍地从贴身里衣的口袋中翻出一个塑料包着的袋子,军功章、立功证书、参战纪念章、和平鸽印章以及转业证书都在里面。老人的女儿说,这些东西他都是自己随身带着,很少拿出来。

军功章上刻着一颗五角星和一个手拿枪杆子的志愿军,铜质的奖章在多年后的今天稍稍褪了些色,可以想象老人多次摩挲的样子。立功证书上是朝鲜文,为了避免遗忘,每一张证书上他都用汉语写了一张纸片贴在上面。

退役转业,不忘初心记使命

1969年退役转业后,他先后到恩施大集芭蕉沟铜厂和恩施玻璃厂工作。

“我是1953年4月在朝鲜经倪锡祥、杨凤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对于在何处工作,他毫不挑剔,始终保持着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退休了,我也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60岁之后的刘信刚回归故里,后来便一直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新塘双河。

人老心不老,他每日外出晨跑,锻炼身体,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退休干部长跑比赛和乒乓球赛。同时他热衷于学习,通过抄报纸来增加识字量,还在陈旧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党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也是他的心头好。“经常看一看,读一读,感觉党就在身边。”

“自1949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党和人民培养教育下,我从一个无知的放牛娃成长为比较有知识的国家干部,尤其在政治上给予了我较高荣誉。”带着这样的感激,他耳提面命,教育子孙自食其力,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不曾为他们谋取一丝私利。

英雄总无言,岁月亦有声。鲐背之年的刘信刚打扫完院落,又默默地翻开了读本。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李佳源


古来征战几人回  峥嵘岁月永难忘

——记93岁抗美援朝英雄刘信刚

通讯员 廖静 杨春富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八月尾上的新塘,天气依然炎热。绕过一片浓密的玉米地,93岁抗美援朝老兵刘信刚的家就到了。

“只知道老人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却不知道他立过战功!”双河居委会的干部例行农户走访,和这位退役老兵闲聊之时,才无意间揭开了这位老英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因病回国,毫末之处获军功

“我是1949年11月份在广西南宁解放入伍的,入编39军116师348团,1950年10月登车入朝,参与朝鲜战争。”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对往事记忆犹新,刚换的假牙使他说话不那么利索,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他话语间的兴奋。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刘信刚听从部队指挥,在辽宁海城进行了几个月的军事训练后,便跟从部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着振奋人心的歌曲,刘信刚没有丝毫畏惧,内心深处是保家卫国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加入战斗不久,刘信刚生病住院,因战地条件不足,所以特转回黑龙江省开通县26军陆军医院住院治疗。

“我内心很愧疚,我的战友在浴血奋战,我却躺在后方的医院。”刘信刚拖着稍好的病体,主动协助医生护士伺候重症病人,帮助他们料理大小便,并靠着在部队学到的医疗知识,救助一些伤势较轻的病患,缓解了紧张的医疗资源。

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的少年娃从未读过一天书,他抓住在医院的闲暇时间,自学文化,请教有知识的病友,从简单的认字开始,逐步加强学习。

因在医院遵守院规、积极协助医护人员以及自学文化表现突出,院党委给刘信刚记二等功一次。

再次入朝,驰骋沙场显神威

1952年1月,前线战事紧张,刘信刚再次踏入朝鲜。

“外国人的机枪炮厉害啊,但是我们都不怕,只想着把他们赶走!”1952年9月26日,在朝鲜马良山194高地96号阵地上,刘信刚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将志愿军最可爱的身影留在朝鲜。

“敌人的炮火太猛了,我们一个班的人顶不住啊。”在敌方的猛烈进攻下,刘信刚的战友们一个个被炸死,看着倒下的年轻躯体,钢铁硬汉也止不住泪流。

顾不得擦拭眼泪,作为重机枪手的他匍匐在战壕中,一波一波疯狂扫射,自己的子弹打完了,就去拣牺牲了的战友的枪。

“我在战壕中坚持了四天四夜,腿和脚多处受伤,最终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战斗任务,志愿军39军116师348团党委给我记三等功一次。”

说到此,老人颤巍巍地从贴身里衣的口袋中翻出一个塑料包着的袋子,军功章、立功证书、参战纪念章、和平鸽印章以及转业证书都在里面。老人的女儿说,这些东西他都是自己随身带着,很少拿出来。

军功章上刻着一颗五角星和一个手拿枪杆子的志愿军,铜质的奖章在多年后的今天稍稍褪了些色,可以想象老人多次摩挲的样子。立功证书上是朝鲜文,为了避免遗忘,每一张证书上他都用汉语写了一张纸片贴在上面。

退役转业,不忘初心记使命

1969年退役转业后,他先后到恩施大集芭蕉沟铜厂和恩施玻璃厂工作。

“我是1953年4月在朝鲜经倪锡祥、杨凤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对于在何处工作,他毫不挑剔,始终保持着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退休了,我也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60岁之后的刘信刚回归故里,后来便一直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新塘双河。

人老心不老,他每日外出晨跑,锻炼身体,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退休干部长跑比赛和乒乓球赛。同时他热衷于学习,通过抄报纸来增加识字量,还在陈旧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党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也是他的心头好。“经常看一看,读一读,感觉党就在身边。”

“自1949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党和人民培养教育下,我从一个无知的放牛娃成长为比较有知识的国家干部,尤其在政治上给予了我较高荣誉。”带着这样的感激,他耳提面命,教育子孙自食其力,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不曾为他们谋取一丝私利。

英雄总无言,岁月亦有声。鲐背之年的刘信刚打扫完院落,又默默地翻开了读本。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李佳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