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至23日,央视《地理中国》栏目将连续播放恩施大峡谷系列节目

2019-01-07 17:01  

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一行在今年春季对恩施大峡谷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拍摄,探秘恩施大峡谷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央视CCTV-10将在2018年12月21、22、23日下午的5:33连续三天播出恩施大峡谷系列节目,节目名称为《深谷谜柱》(上、下)《地缝寻踪》。

01

镇谷之宝一炷香

恩施大峡谷镇谷之宝一炷香为喀斯特离峰地貌,是三叠纪(2.03—2.5亿年前)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及雨水冲刷乃至脱离主岩体(周边山体)而形成的独立岩柱。

一炷香高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在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罕见,为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

2009年10月17日CCTV-10《走进科学》栏目报道了“擎天一炷”不倒之谜,2012年景区邀请美国探险家迪恩.波特在“一炷香”旁创造了41米无保护措施的高空走软绳的纪录。

2013年美国CNN把“一炷香”评为中国最美的四十个景点之一;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在恩施大峡谷拍摄了最美喀斯特地貌风光片,于2014年美国国家地理正式推出恩施大峡谷地貌风光片。

02

云龙地缝

云龙地缝自下至上,主要露出二叠纪(2.5—2.95亿年)和三叠纪(2.03—2.5亿年)碳酸盐岩。

地缝的形成最早始于喜马拉雅运动(大约32百万年前),地壳运动使得鄂西山地抬升,区域地层发生变形并伴生剪切破裂,产生了大量裂隙。

后期的风化、冲蚀、坍塌等外力地质作用使得处于谷底地带的裂隙不断张开拓宽加深,成为早期的云龙河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强烈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03

栏目组拍摄花絮

END

来源:恩施大峡谷景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