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祠堂传“八德”家风

2017-09-24 15:53  

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村村有座朱家祠堂。

“朱家家教严格,鼓励耕读,家族祖上有过当大官的,现在这支人教书先生、行政工作人员、金融界和在外经商的人不少……”听着村里人的介绍,我好奇的走进了这座祠堂。

祠堂门前的石板路可见当年的热闹繁忙。

祠堂外的青石板,已被来往的行人踩得柔润放光,虽缝隙中有些杂草,但可以想象曾经这里的繁华景象。“这祠堂是1798年开始建设,经过37年的不断修建,在1835年建设完成,距今已有219年的历史。”朱家后人朱明前自豪的介绍到。

走进祠堂大门,前后共有五进,石板铺成的地砖,装饰精美的耳门,防火墙上的神兽彩绘,经过200多年的岁月冲刷依旧栩栩如生,中堂前的亭子高耸入云……

房檐上的彩绘经200多年风霜洗礼依旧艳丽夺目。

耳门上布满青苔的仙禽依旧栩栩如生。

断壁残垣中依稀可见200年前的气势恢宏。

据朱明前介绍,此建筑是由当年朱孔殷与朱能三修建。朱家十分重视后辈的教育,要求家人要严格按照朱熹的“朱子家训”做人、治家、为官。孔殷三子琇怀,少年聪敏,勤学上进,清宣宗道光五年朝廷拔贡第二名入朝做官,后任酉阳、湄洲通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院子毁坏严重,现在我们正在根据老人的口述,对它进行修复。他不仅是一栋建筑,而是朱家族人的精神寄托和家风传承的载体。”现任教于恩施市书院中学的朱家后人朱永锡介绍道,修复资金由朱家后人共同筹措,修复完成后将“家训”雕刻成版,悬挂于祠堂之内,供后人瞻仰、学习、传承。

这座五进规模的朱氏祠堂正在接受后人的复原修葺。

正在修葺的朱氏祠堂内堂。

“这是我们的家谱,家训就在上面,我们每年过年都要给孩子们念一念、教一教。”退休的朱光森拿出保存得十分完好的族谱,介绍他们的家训:“崇祭扫,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择婚姻,勤职业,崇节俭,戒争讼,表节孝,显奖达,择交友,守法纪……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族谱上的家风家训涵盖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主要精神。

朱氏家风在一代代人的精神生活中不断传承。

仔细读完朱氏家训,其内容涵盖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也是儒家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朱氏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值得在新时期继续传承和弘扬,对人的价值观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是在如此严格的家风家训熏陶感染之下,熊家岩朱孔殷的后人,大都以耕读为本,与人为善,200多年来,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鲜有作奸犯科之人。(张正宿)

相关阅读